前言
樓下地面或地下無車庫的住宅底樓(下同),室內因比較安靜陰涼、出入方便、不上樓梯等優點,尤其適宜行走不便、年老體弱而無電梯人居住。但是底樓樓地面潮濕、物品易發霉、光線較暗、蚊蟲較多、廁所易堵、噪音大、安全和私密性差等缺點,尤其是黃梅雨季、夏天連續下雨,地面潮濕更為嚴重。因此,除了價格因素,多數業主都不太愿意購買底樓。這就提出如何解決樓地面室內返潮現象。
底樓返潮的產生原因
底樓容易潮濕是因為返潮,返潮是一種自然現象。地面以下溫度基本恒定的,而室內的空氣溫度,隨著一年四季的變化而變化。每年開春以后,氣候開始轉暖,進入梅雨節,空氣濕度變大,熱空氣碰到冷地面或墻根部,空氣中水汽就會被冷凝下來,地面和墻根呈潮濕現象。其現象稱為“結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南風天”。當熱空氣溫度將地表面上升至接近空氣溫度時,返潮又消失了。其道理就似夏天從冰箱中拿出冰啤酒,過一會啤酒外壁掛滿水一樣。啤酒瓶外壁的水并不是瓶子滲漏,而是寒冷啤酒瓶將空氣中水冷凝了下來。當啤酒瓶溫度接近空氣時,其冷凝水現象也就消失了。
底樓潮濕產生的另一種原因,地表水上升,如果樓地面沒做外防水的話,水因毛細管的虹吸現象,自然上升高于地表水。表現在地面和墻根呈潮濕現象。
因室內返潮出水現象,致使衣物、家具潮濕發霉,令住在底樓的住戶煩鬧不已。
底樓潮濕的影響
01、對人身體的影響
有資料介紹,日常生活長期在潮濕的環境里,當人體濕氣達到一定程度,會導致全身的氣血運行不暢,會容易生病抵抗力會下降,皮膚容易發生霉變,就是容易引起過敏或者發炎增加風濕病發病概率在潮濕的環境里容易產生霉變的氣味,人經常呼吸這種霉變的氣味,容易引起呼吸道和肺部一些病變如果濕氣侵襲到我們的肌肉會出現四肢倦怠,影響人的心里,容易引起人沒有精神,注意力不集中。
02、對裝飾材料的影響
德國《世界報》報道說,在空氣濕度長期超過70%的情況下霉菌才會繁殖。潮濕才會導致發霉,由于春夏交替梅雨天、夏天的暴雨天、南方濕冷天,底樓長期濕氣過度,空氣中水氣浸入墻面的裝飾材料,墻體表面出現霉斑、長毛等現象,對耐水性差的飾面材料如涂料,空氣潮濕時吸濕容漲,干燥以后,涂層開裂、翹邊。除了滲漏、濕度過大引起外,其裝飾材料耐水性差也有直接的關系。直接影響到生活空間和生活質量。
03、對家具的影響
潮濕是家具的“大敵”,潮濕極易造成家具發霉、變形等糟糕情況,甚至實木地板都可能出現類似的情況。因此,潮濕直接關系到家具的使用壽命。
防水與防潮
01、防水與防潮的概念
在我們的家裝里,特別是底樓住戶,既要做防潮,又要做防水,雖然用的幫是防水材料,但這兩若的區別很明顯,就是防水是防的是流動的水,而奇顆是針對于空氣的水蒸氣和潮氣。防水指的是防止明水,明水有滲、透、壓防潮是防潮氣,這個沒有滲透壓。兩者都是用防水材料來做,但是防水需要做得密不透風,厚度要厚,彈性要強。防潮,就相對簡單一些。
對于一般住戶通常對水源的地方要做防水,如衛生間(包括淋浴墻面)、廚房、陽臺等。頂層的住戶就要做好樓頂的防水了。其他地方不需要做防水防潮處理。
對于底樓住戶的防水,防水不是防止水往下滲,而是防止地表水往上滲。對于地面以及地面以上30公分墻根需要做防水處理,30公分以上需要做防潮處理。
02、底樓住戶防潮處理
底樓潮濕問題是一樓業主面對的主要問題,從裝修角度防潮濕,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Ⅰ 地面防潮
對于地面來說,裝修防潮的最好方法無疑是加高地面防潮層,設置防水層和保溫層,避免與地面直接接觸。隔斷地層溫度向地面傳熱。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地面潮濕問題。
Ⅱ 空氣防潮
當潮濕的“回南天”來襲時,宜關閉朝南和東南的窗戶,防潮的最重要時段是每天的早晨和晚上。對于室內空氣的潮濕問題,可以通過安裝帶有除濕功能新風系統、抽濕機、帶有抽濕功能的空調等來解決。
Ⅲ 墻面防潮
對于墻面潮濕問題,可以在做好墻面防水層的基礎上,再做一個隔空墻面,這樣可以有效的解決墻面潮濕問題。
防潮用防水材料及施工
01、地面防潮用防水材料
由于地面防水層與地面直接接觸,宜選用耐水性、耐久性較好的防水材料。剛性防水材料如∶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聚合物水泥防水漿料等;柔性防水涂料如∶環保型聚氨酯防水涂料、慢固化聚脲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Ⅱ型、Ⅲ型)等等。如將剛性防水材料與柔性防水涂料復合做防水則效果更佳。
02、墻面防潮用防水材料
墻面根據墻面裝飾材料分為涂料層和墻磚二種。如果墻面采用涂料層,宜選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漿料、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如果墻面裝飾材料采用墻磚,宜選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漿料、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
03、防水層施工
Ⅰ 防水施工人員要求
防水(防潮)施工宜由防水專業施工人員來完成。
Ⅱ 基層要求
基層表面應壓實平整,采用水泥砂漿找平層時,必須充分養護,不得有酥松、起砂、起皮現象,應符合設計要求。新舊面層必須清理干凈,不得有雜物和灰塵,以免影響粘結強度;炷帘砻婧什粦笥10%涂刷防水涂料時基層應干燥。
Ⅲ 防潮用防水材料用量或厚度要求
防水材料用量及厚度要求,應符合《住宅室內防水工程技術規范》JGJ298-2013。防水涂料干膜厚度1.0mm至1.2mm水泥基滲透結晶材料不少于1.5kg/m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刮涂型2mm至3mm,抹壓型10mm至15mm。
Ⅳ 防水施工工藝要求
①防水涂料施工時,應采用與涂料配套的基層處理劑;鶎犹幚韯┩克鶆、不流淌、不堆積。
②防水涂料在大面積施工前,應先在陰陽角、管根、地漏、排水口、設備基礎根等部位施做附加層,并應夾鋪胎體增強材料,附加層的寬度和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③防水涂料施工操作應符合下列規定雙組分涂料應按配比要求在現場配制,并應使用機械攪拌均勻,不得有顆粒懸浮物防水涂料應薄涂、多遍施工,前后兩遍的涂刷方向應相互垂直,涂層厚度應均勻,不得有漏刷或堆積現象;應在前一遍涂層實干后,再涂刷下一遍涂料;施工時宜先涂刷立面,后涂刷平面夾鋪胎體增強材料時,應使防水涂料充分浸透胎體層,不得有折皺、翹邊現象。
④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施工
施工前應灑水潤濕基層,但不得有明水,并宜做界面處理。
防水砂漿應用機械攪拌均勻,并應隨拌隨用。
防水砂漿宜連續施工。當需留施工縫時,應采用坡形接槎,相鄰兩層接槎應錯開100mm以上,距轉角不得小于200mm。
聚合物防水砂漿,應按產品的使用要求進行養護。
結語
NO.1
春季的梅雨天、回南天、夏季的暴雨天、南方的濕冷天,造成底樓墻面、地面返潮、發霉現象是一種自然現象。為了有效防止底樓住戶返潮現象,減少因潮濕對人體、裝飾材料、家俱的影響,僅考慮做防潮材料是遠遠不夠的。還不足已消除返潮現象。阻止地下冷源向地面、墻根傳遞是關鍵。一旦碰到“回南天”、潮濕天氣,抽濕排濕是必須的。使用具有防水防潮的飾面材料也可有效解決返潮對飾面材料的影響。
NO.2
底樓住戶拿到住房以后,開發商已對地面和墻根作了防潮處理,為什么還會發返潮現象,究其原因,地面墊層不足已阻止地下冷源向地面傳遞。因此,對層高空間足夠的前提下,對地面設置保濕層,是效防止返潮有效的辦法。
目前保溫材料種類很多,有聚苯乙烯類、保溫砂漿類、泡沫混凝土等,可選用吸水率低≤2%、壓縮強度≥0.3MPa、導熱系數≤0.3(W/(m,k))、燃燒性能達到A2級保溫材料。
NO.3
對墻面若采用涂料裝飾,底漆宜采用符合JG/T210《建筑內外墻用底漆》規定抗泛堿性及抗鹽性要求較高的封閉底漆,抗堿封閉底漆能有效防止因墻體內部堿性物質滲出而造成面漆損壞,同時具有良好的防霉作用,良好的封閉性,防止水汽滲透,有效防止霉菌的孳生,高效抗堿,有效防止涂膜返堿變色。
膩子采用JG/T3049《建筑室內用膩子》中規定的耐水型膩子。耐水型膩子可以有效防止因室內潮濕吸水溶漲,干燥以后皺皮、開裂,翹邊等現象。表面乳膠漆宜選用符合GB/T9756—2018《合成樹脂乳液內墻涂料》耐擦洗等級要求較高的乳膠漆。對于飾面采用粘貼墻磚其封閉底漆底漆宜采用符合JG/T210《建筑內外墻用底漆》規定抗泛堿性及抗鹽性要求較高的封閉底漆。
NO.4
地下室返潮、發霉現象,相比底層住戶的更煩惱。解決底樓住戶的返潮、發霉現象,同樣適用于地下室。對于有地下室住戶除了地面要保溫材料外,墻面也必須做保溫材料,以切斷地下冷源向室內傳遞。抽濕、排濕也是必不可少。
NO.5
底樓住戶除了因返潮造成發霉外,外墻滲漏,衛生間淋浴墻面滲漏、樓上住戶滲漏、室內墻內水管破裂等也會造成室內墻面裝飾、家俱發霉,做好防水,杜絕滲漏,減少生活煩惱,也是我們防水人的責任。
1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執行標準:JC/T984-2011產品介紹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是以優質丙烯酸酯乳液和多種添加劑組成的液料,并以特種水泥、石英砂及填充料組成的...
2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母料
產品描述:FDS-G4外墻高效防水砂漿材料是一種多功能抹灰砂漿,可在迎水面和背水面施工。具有較強的抗凍能力、抗滲能力、抗壓能力;防止墻體開裂、空鼓、滲水等缺陷,...
3
“長堅”牌K11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
“長堅”牌K11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是由優質的水泥、細砂、粉料及獨特的高分子聚合物所組成,當粉料與添加劑按一定比例混合攪拌涂抹后,能由夠形成高強抗壓防水涂層,防止...
4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K11通用型防水漿料)
產品簡介本產品是以水泥、精細骨料為主要原料,配以優質聚合物和多種添加劑等為改性材料,采用科學配比而混合制成的一種高性能的防水材料。本品不僅表面涂膜具有優良的防水...
5
MN—B10型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14)
一、產品簡介:椰亞MN—10型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高分子防水益膠泥),以特種高分子聚合物,42.5R硅酸鹽,普通硅酸鹽水泥和優質填料,經特殊工藝配制而成。二、產...
來源:聚王牌防水招商網
掃描二維碼關注防水材料招商網公眾號
找項目,看防水行業資訊,瀏覽防水信息更方便
(目前已被2萬人關注)